《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苏州河两岸地区将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中拥有最长苏州河岸线、最多苏州河河湾的普陀区,应该如何聚焦水岸经济,打造城市“生活秀带”?9月26日,第四期“桃浦论坛”邀请4位专家学者,共话依托水岸经济的城市更新,探讨城市创新发展新路径。
作为上海市重点转型区域的先行者和普陀区的“西大堂”,普陀桃浦智创城肩负着公共活动新地标、城市“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的重要使命。上海市政协常委、学习委常务副主任王国平曾在徐家汇工作多年,借鉴徐家汇的发展史,王国平认为桃浦智创城应该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数字转型、中心辐射四个方面对标。在谈到水岸经济时,王国平说,水岸经济不是口号、标签,要做足做透做实、包容吸纳,打造成数字化发展的经济。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杨亚琴从智库在城市创新中发挥作用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她认为,政府、学界推进水岸经济的规划研究的同时,要有全球视野,用好智库的力量,乘势而上,把这件事做好。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谈了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和城市治理基础理论层面的一些思考。他认为,水岸经济和城市绿心这个定位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也符合上海的城市定位。“有了这个定位以后,可以和上海的一些独特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结合,比如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等。未来的普陀包括水岸经济,不一定是要承担全部的上海功能,但是把某一些功能做到极致就是非常好的了。”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就发展水岸经济,助力城市更新建言献策。他说,水岸经济是一个新兴领域,普陀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朝着水岸经济的方向努力。同时,打造专业团队高品质招商,推动城区更新升级改造,优化园区建设和运营。此外,正视绿色本地优势和科创发展不足的现状,以高精特优企业培育天地软件园、苏河文创带、环中央公园总部区建设为重点,优化普陀发展环境。“新普陀的话,是代表未来新上海的一个核心,我们要考虑是不是能够在上海的规划,包括在国家新型城市的建设上面有一些新的贡献。”
据了解,“桃浦论坛”是由上海市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领导小组、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希望通过双月论坛的形式,聚焦城市更新和协同发展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政界、学界、商界与公众的互动,为城市更新、智慧创新、品质升级提供可靠支撑。
(文章来源:大众网)
文章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