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多半和家长这三种行为有关

中华时报网 https://www.yinhemu.com

前两天去朋友家里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她家孩子在家的时候特别横,完全是个‘小霸王’,说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动手打人。

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出门后,却怂得只敢躲在妈妈身后。

胆小拘谨,想和别的小朋友玩,又不敢过去,被别的小朋友抢了玩具也不敢吱声,只能找妈妈去要回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

孩子出现这种反差,多半和家长平时这三种行为有关。

01、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窝里横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窝里横’都是有目标的。

即便是在家里,他们也不会对所有人横,只会针对溺爱、包容自己的人。

例如,大部分孩子只会对爷爷奶奶横,遇到严厉的爸爸妈妈,往往是一声都不敢吭。

在《婆婆妈妈》这档综艺中,有一期,黄圣依带着婆婆和儿子安麟一起去陶艺店,没多久,安麟就弄坏了店里的陈列品。

黄圣依发现后,开始教育儿子,让他承认错误。

谁知这孩子顺势就躺在地上耍赖,怎么也不肯认错。

婆婆一看,立刻心疼了,一边扶起孩子一边哄:奶奶掏钱赔她们,你喜欢什么?你吃什么?奶奶给你买去。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商场里,孩子躺在商品柜前,撒泼打滚要买奥特曼,妈妈立刻说:行行行,给你买;孩子弄坏贵重的东西,父母要教育他,爷爷奶奶过来拦着:孩子还小,别骂孩子;孩子要玩手机,妈妈正在忙,抵不过孩子的软磨硬泡,最终松口:行行行,拿去玩。

孩子会在这一次次的妥协中,找到大人的弱点,然后利用长辈对他的爱和包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小,不懂事’是大人对孩子最大的误解。

每个小孩都是天生的社交家,他们不但会揣摩人心,还会看人下菜碟。

谁最宠他,他就越对谁放肆。

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小霸王’的性格。

想培养一个积极阳光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丢掉宠溺,放下愧疚,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来交流。

适当的时候,要坚决对孩子说‘不’。

02、父母过分保护,孩子外面怂

‘外面怂’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事事包办’的父母。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爸爸带女儿下楼遛弯,走到秋千前,孩子很想去玩秋千,但是秋千上已经有孩子在玩了。

带娃的爸爸看女儿想玩又不敢上去,就直接过去,对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让妹妹先玩一会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像这位父亲一样,见孩子遇到难题,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出头。

这种行为看似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实则是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无法学会独立,甚至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自我。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这么一句: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精神死亡。”

保护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但是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该给孩子一点自我成长和独立面对的空间。

毕竟,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孩子,才懂得如何在风雨中生存下去。

03、父母也是‘窝里横’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而‘窝里横’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可以复制的。

知乎上曾有人抱怨: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回家后就做大爷,说不听打不行,自己每天在领导面前装孙子,回家还要教育他,怎么那么气人呢?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这孩子在学你呢。

很多家长在公司时老老实实,为人谦逊,但回到家就是另外一幅样子。

对老婆趾高气扬,对孩子不管不顾,稍不顺心就破口大骂。

这也是一种‘窝里横’行为。

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就会慢慢被耳濡目染。

逐渐觉得——我们在外人面前是需要收敛情绪的,但是在家里就可以肆无忌惮,反正家人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窝里横’的不良习惯。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窝里横’的行为时,不如反省一下自己:

是否常常在外面受了气,就回家发火?是否情绪不好的时候,对孩子的态度也很恶劣?是否对外人温和谦卑,对家里人毫无耐心?

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染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这种方差行为,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以下改变:

停止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适当的时候坚决说‘不’;

停止对孩子的过分掌控,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

停止随意对家人发火的行为,尽量做到把好脾气留给家里人。

孩子身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和言行。

只要父母做到不宠溺,不包办,懂克制,再横的孩子,也能变得阳光向上,聪明识大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