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北迁离群公象被麻醉后送回西双版纳老家,全程VIP待遇已放归自然

杭州网站优化 https://www.lizecheng.net/category-work.html

7月7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获悉,17头从西双版纳北迁出走的亚洲象中一头离群公象,7日清晨已被通过麻醉方式捕获,当天下午3点左右被送回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目前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已安全回归栖息地。

▲7月7日下午,离群公象返回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后行走在森林中。图片来源/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独象活动范围广,肇事风险高,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难度很大,有必要对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这样的转移安置措施是国际通行做法。

云南官方发布消息称,7月7日凌晨,为防范北移离群独象进入玉溪市人群密集区域,造成公共安全风险,玉溪市红塔区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现场指挥部紧急启动应急管控措施,相关工作进展顺利。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云南官方发布的通稿中,没有对“应急管控措施”进行具体介绍,但多位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学者表示,“应急管控措施”就是通过对大象进行人工麻醉方式捕获后,运送回西双版纳,“这种方式不是第一次使用,西双版纳当地已经有多次通过麻醉抓获肇事大象的经验了。”

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披露,7月5日以来,离群公象进入玉溪市北城街道拶坝塘社区,距晋红高速仅0.3公里,距昆玉城际铁路仅0.2公里,独象安全管控难度大,公共安全风险高。为确保人象安全,经研判,现场指挥部按照应急处置预案,对其采取了捕捉措施。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截至7月6日,“北移独象”脱离北移亚洲象象群31天,距离象群直线距离69.5公里,没有回归迹象,“这对一头仅10岁左右的亚洲象而言,将遇到难以预测的生存困境。”

陈明勇分析称,独象活动区域持续降雨降温,可供取食的自然植被减少,短期内很难找到适宜栖息地,长期依靠人工投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独象离群时间长短不确定,活动范围广,肇事风险高,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这样的转移安置措施,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7月7日,离群公象返回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后在河中洗澡。图片来源/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

针对麻醉大象是否会对其健康造成危险问题,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职业兽医师保明伟透露,实施麻醉猎捕转移野象是国际通行处置方式,国内也有多次成功实施麻醉捕捉亚洲象的实践经验,“野生动物麻醉捕捉技术对动物损害小、成功率高,实施麻醉猎捕转移野象,符合国际惯例。”

保明伟介绍,对“北移独象”实施麻醉捕捉的操作人员,来自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门从事亚洲象的救助和应急处置工作。“我们在制定预案时,就对独象麻醉捕捉任务的成功实施有较大把握,能够确保人象安全。”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7日被送回西双版纳的离群公象,在返回家乡途中享受了VIP待遇——运输全程配备警车引导和医疗保障车,有专业兽医和救护人员护送,运输人员还在400多公里路途中,选择了适合的位置给象补充食物和饮水,充分保障了大象安全。

上游新闻记者从云南当地相关部门获悉,被麻醉抓捕的离群公象此次放归的具体位置,是经过专家组认真论证踏勘的。大象放归后,将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对其实施常态化监测,密切关注其健康和适应状况。

延伸阅读

将“北移独象”长距离转移到西双版纳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存在风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表示:之所以做出这样长距离转移放归的决定,主要是基于以下二方面考虑:一是亚成体雄象离群属于正常行为,近期的监测显示,独象离群后,没有表现出寻找和追赶象群的行为迹象。将其麻醉捕捉后就近送回象群,不能确保它不会再次离群。二是象群在寻找适宜栖息地,我们也一直在科学助迁其往南返回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片区。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北移独象”直接转移至原栖息地放归,最大程度减少对“北移独象”的人为干预,有利于其尽快适应环境,恢复自然生活状态。

沈庆仲表示,此次放归的具体位置,是经过专家组认真论证踏勘的。“北移独象”放归后,将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对其实施常态化监测,密切关注其健康和适应状况。关于“北移独象”的长距离转移,我们作出完善的方案。运输全程配备警车引导和医疗保障车,有专业兽医和救护人员护送。在途中,选择适合的位置给象补充食物和饮水,能够保障其安全。到达后,现场专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成功安全放归。

最近,正在云南的

15头野生亚洲象群

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目前,这个北迁野生亚洲象群

正在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附近

的林地内活动

15头大象都处于监测范围内

前两天,无人机还拍到了

一只贪玩小象

叫醒同伴的花式操作

中午,正是享受美梦的好时候。除了负责站岗的"警戒象"之外,象群选择在密林中有遮蔽的地方安然入睡。

但其中一头贪玩的小象却不老实了,“瞌睡虫”没上头,也没同伴陪玩儿,它便消耗自己的体力,先后用鼻子、象牙去骚扰同伴……

受到刺激的小伙伴一点儿不客气,直接用腿狠狠地回敬了它。

被踢了一脚的"贪玩象"只得悻悻离开,很快,另一头熟睡的大象成了它的新目标。这头象无论从个头还是体型,都比"贪玩象"大很多,所以它怕直接用"武力"对方会发怒,采取了耍赖撒娇的方式,用屁股去轻轻地去蹭这头大象的背和尾巴。

差不多蹭了有两三分钟的时间,它发现没有效果,也可能它也玩累了,然后就顺势就倒在那个大象的身后又睡着了,最终它的目的也没得逞。

哈哈哈,这头小象也是够皮的

无奈就是没有象陪它玩啊!

看着它不甘心睡着的模样

真是呆萌得不要不要的~

据了解,从7月3日下午5点半到4日上午9点半,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12公里,目前在峨山县化念镇附近林地内活动。离群的小公象位于象群东北方,距离已经拉开到近60公里。

由于象群所经区域植被茂盛,并伴随短暂强降雨和大雾天气,给无人机监测和地面追踪增加了困难。

现场指挥部昨天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233人,投喂象食2吨,劝返进山拾菌车辆100多辆、共计300多人。

希望离群象早日找到“大部队”

延伸阅读

北迁象群两小象打架使出"跪地神功"网友在线劝架

据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消息,6月17日,北迁象群动态整体平稳。17日5时起,14头象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峨山县大龙潭乡边界山脊线一线向西北活动。无人机拍摄到两头小象在泥地里“打架”,你来我往,颇为可爱。

网友隔空“劝架”

此前,无人机拍到象群休息画面:

到达针叶松林后,大象一屁股躺倒睡觉;

小象则对大象发动“扭屁股攻击”,约5分钟后大象只得起身,带小象走进树林玩耍……

这一幕让网友感叹“代入感极强”!

这几天,野生亚洲象群一直在云南省玉溪市的易门县十街乡附近迂回活动。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确保村民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想一些办法,让大象们能够离开村子的田地,继续向西南方向行进。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

工作人员:四点以后就要离开了。

村民:我们六点回家了。

工作人员:提前一点,四点就要回家,不能超过四点半。

村民:那个象(昨天)是七点半钟(下来)。

工作人员:昨天晚上是它们路不熟,探路,今晚它路熟了来得早,四点钟(就回家)好不好。

村民:好好好,谢谢。

大象经过的玉米地

大象留下的脚印

总台央视记者:昨天,象群就到了这里,其实我们很远处就闻到了非常浓重的大象的味道大家看这一片这个脚印就是大象留下来的这片苞米都被它吃完了。再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地方,就是旁边是一棵树。专家告诉我们这很可能是大象蹭痒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近距离看一下。

被大象用来蹭痒的树

这几天一直在跟大家分享用渣土车阻拦还有食物引诱的方式让大象可以去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区域,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每次都好用。比如说昨天,大象的位置是在我们对面的那座山上,但是山的两侧都有村庄,最理想的让大象进行的方式就是让它顺着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道路一直向前,走到前面的这座山里。于是,在路上布置了很多玉米,但是今天再次到来的时候,发现玉米完全没有被动过,所以,今天工作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的玉米从路的中央移到旁边保持它的新鲜度,因为如果放在路中央被车子压过之后,大象就不会对这些玉米感兴趣了。

工作人员把新鲜玉米铺在路上,希望能引导大象。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卫斌:有时候,车子一过会碾压着玉米。

记者:它们还会走这条路吗?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卫斌:现在还是希望它们从山上下来,诱它走这条路一路过去。大象吃没问题的,对它们来讲玉米是精粮,本来它们可以吃玉米杆的,它们现在玉米杆子不吃就只吃玉米,简直是越来越挑剔了。

总台央视记者:每次我们的布防除了在山脚布置一些玉米,把大象引到这座山头之外,我们还要对山上的情况进行勘测,工作人员正在了解这座山的情况,看看山上植被是否丰富,大象在上到这座山之后能不能吃的饱,有没有它喜欢的食物。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应急处置指导组保明伟:这个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个通道。

记者:所以还是决定把象群引到这儿,这里更适合它们。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应急处置指导组保明伟:希望它们到这里来,一个是方向好,另外这里吃的比较多,而且相对平缓,有利于小象的行走,这种带小象的家族对小象的关照都非常注重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