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可怕的两岁”,情绪失控的妈妈该怎么做?

依恋交友

  我家宝宝2周岁了,我发现我对她越来越没有耐心。有时候她犯错误,我打了她,后悔,觉得孩子这么小就挨打,但当时又控制不住。我感觉自己出现了教育危机,我不会教自己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以下是我的回应:

  你好!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从孩子出生开始,做父母的才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父母。

  而且养孩子这件事,是没有标准答案和模板的,适用于这个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那个孩子。我们总是需要在不断地了解孩子,找到适合的方式与他相处,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累、感到越来越没有耐心其实是很能理解的。我想绝大多数母亲都会与你有过相同的感受,包括我自己。

  再加上孩子2周岁,已经开始有了自我独立的意识,很多事情他不再甘愿听从父母的意见,他们的口头禅里大概少不了这一句“我不”。在大人眼里,这就是不听话,然后他们又会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让人心力交瘁。心理学上说的可怕的两岁就是这个时期。

  

  那么在孩子“不听话”,犯错误的情况下,很多父母会采用的方式就是打骂。因为打骂可以起到最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孩子做出一个父母不期望的行为,通过打骂可以立即制止这种行为,“问题”马上得到解决,所以父母们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尤其是在自身的能量耗尽的情况下,再也没有耐心去想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首先,你先原谅自己,接纳自己。因为愧疚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除了让你产生更多的内耗,而这对你接下来的育儿其实更不利。控制不住情绪打了就打了,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做。

  打孩子当然是不大好的,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打,只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这中间其实就有一个你和孩子之间的联结断裂的问题,联结断裂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那么重要的就是修复这种断裂,重新联结。

  怎么做呢?当你的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告诉孩子,对不起,妈妈刚才打你了,这是不对的。然后再跟他说你当时看到他做什么事时的心情和感受,总之就是把孩子当一个成年人那样去沟通,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比如打背后的那份担心、焦急,同时承认自己用打的方式是不对的,然后抱抱孩子。

  当然这种修复在你偶然控制不住情绪的情况下打了孩子,可以使用一下。如果频繁打孩子,然后事后又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感觉:妈妈打我是爱我,爱的表达方式就是打。这种认知是很危险的,所以咱们还是要尽量的控制情绪。

  

  那么就谈谈怎么控制情绪?

  情绪为什么会失控?一个原因就是自身能量耗竭,没有足够的资源再来控制情绪了,就会导致失控。比如我们心情好的时候,精力充足的时候,可能是没那么容易发脾气的,但是如果已经累了一天了,能量都耗光了,可能一丁点小事就会让我们爆发。所以这里要注意的是,要觉察自己的状态,不要让自己处于耗竭的状态,记得随时充电。

  带孩子很辛苦,如果实在太累的时候,看看能不能请其他人照看一两个小时,自己休息一下,做点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充电。

  还有一个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带孩子累呢?是因为我们成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养育孩子的方法是与孩子的天性背离的,这样就会导致拉锯,很累。比如一个2周岁的孩子,他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不听话、叛逆、捣乱,但事实上,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2周岁的孩子是独立意识的萌芽时期,他的反叛正是他成长的一个标志,而他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其实是他在学习,只不过学习的最初,总是比较混乱无序的,从无序到有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孩子就会失去很多宝贵的经验。

  那么作为我们父母,其实是需要一种抱持力去容忍这种混乱无序的,我们常常需要把我们自己放到一个两岁孩子的位置上,去看待这些事,这样是不是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并不是捣乱,只是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需要。

  养育孩子,不再像以前的时代那样,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孩子,你了解他越多,你对他的行为就越能预判和理解,这样即使他做出一些看似捣乱的行为时,你也不会觉得失控,不会因此打骂孩子。

  

  所以呢,其实我们有这么几点可以去做:

  1、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可以看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以及通过平时与孩子的相处去了解孩子的个性、气质。基于孩子的个性去摸索找到适合孩子的养育方式;

  2、时常要把自己放回到一个孩子的视角,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行为,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即使有偏差,先共情孩子的需要和情绪,再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纠正,比如教会孩子正确的方式;

  3、注意休息、充电,不要让自己处于耗竭的状态。

  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