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劫起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00.html
今年以来,各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产品(俗称“惠民保”)不断“上新”和升级。近日,为北京医保参保人定制的“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两天多,参保人数便突破50万。惠民保以其低投保门槛、低保费、高保障等特点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满足了民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类产品是否会抢占其他健康险产品市场?参与惠民保项目的保险公司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满足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
“北京普惠健康保”由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北京银保监局负责监督,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泰康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5家保险公司集合多方力量设计开发,每人每年缴纳保费195元,最高保额300万元。这已经是北京市推出的第三款惠民保类产品。
泰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医疗险,“北京普惠健康保”产品投保无年龄、健康状况、职业类型等限制条件,无须体检,高龄老人、高危职业、既往症人群均可投保。该产品与一般短期商业医疗险的区别主要有几点:第一,紧密衔接本地基本医疗保险;第二,投保门槛宽松,大部分商业医疗险在投保时都需要做健康告知,一些患病人群或者亚健康人群可能会不符合投保条件,或者即使可以投保,相应疾病的治疗费用也不可理赔,该产品对5类特定既往症患者可投保可理赔。第三,价格实惠。通常商业医疗险保费价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尤其一定年龄后,价格可能数倍于“北京普惠健康保”,“北京普惠健康保”老少均价,价格亲民、实惠。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告诉记者,“”北京普惠健康保对两类人群有较大吸引力,一类是年纪较大的人群,另一类是因身体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的人群,这些人从承保角度看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宁威表示,从宏观角度看,惠民保让健康险产品更加丰富,给老百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让有保险需求的老百姓能购买到相应产品,这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他同时提醒,很多人认为惠民保的性价比高,现在宣传时也突出了投保门槛低、保费低、保障高的优点,交几十元或者一百多元就有几百万元的保障,但建议消费者冷静下来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比如,有些设置了2万元的免赔额,有些对给付赔款的时间有规定。消费者事前把产品的优缺点了解清楚,有合理的预期,能尽量避免赔付时的纠纷。
与其他健康险产品形成互补
截至7月28日24时,“北京普惠健康保”产品上线仅两天多,参保人数已突破50万。此前,上海推出的“沪惠保”6月底收官,总参保人数超739万,首年参保率高达38.49%。
数据显示,在739万“沪惠保”参保群体中,50后、80后为参保主力军;在参保形式上,家庭投保成为“沪惠保”的主流形式,超过一半用户为家人投保,其中尤以80后最为踊跃,不少家庭顶梁柱为父母、配偶、子女全家三代人都配齐了。
“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参保日期截至9月底,届时能否再现“沪惠保”的火爆收官?业界认为,“沪惠保”成功背后,一是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等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保障方案结合上海地域特征,契合当地参保群众实际医疗保障需求;二是“共保体”模式的确立,以中国太保寿险为首的九家保险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产品的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保障了参保人的权益;三是其在医保卡支付保费、家庭共济模式等方面创新,进一步降低了投保门槛,方便了市民参保。
近两年,惠民保在多地成为“网红”产品。那么,这类产品会不会给其他短期健康险产品带来竞争压力?
在宁威看来,普惠健康险产品与保险公司现有的医疗险产品相比,目标人群不一样,各有侧重,从市场竞争层面来说,给其他短期健康险产品带来的压力有限。从长远来看,保险公司迟早要推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商业健康险产品,这方面未来会面临一些压力。短期健康险产品需要迭代升级,这样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从短期来看,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的出现,对百万医疗险市场不可避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分流,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补充关系。”上述泰康相关负责人说,此类产品是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上叠加的一个普惠型保险,重点体现“普惠”二字,投保门槛宽松、价格实惠,有利于在短期内实现广泛人群参保。一方面,普惠型产品对参保人员进行了初步的保险教育。了解保险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保险,各家保险公司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普惠保险,对于民众提高保险产品认知,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另一方面,普惠保险有利于保险公司更深入了解客户的医疗保障需求,从而可以推出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健康险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对促进和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惠民保与其他健康险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信建投证券报告提出,当前惠民保主要参与人群年龄与百万医疗险重合:2020年惠民保参保人员中,18-60岁人群占比较高(57.6%),与现有百万医疗险客群重合度较高。经测算,2020年惠民保冲击了百万医疗险约30.8%的市场份额。虽然2020年惠民保参保人数超4000万,但随着医疗险意识的普及、百万医疗险2020年投保人数较2019年同比仍有大幅提升,预期二者的互补作用将大于替代作用,共同推动整个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被称为“惠民保元年”。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进入2021年,惠民保的热度仍在持续,不少地方推出了升级版产品,消费者参与热情高涨。但由于大多数项目刚启动,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对惠民保的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监管出手规范,有助于推动惠民保业务行稳致远。对保险公司而言,参与惠民保项目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吉林大学法学院金融与保险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潘红艳认为,惠民保产品的推出和运行,能够使保险公司获得精确的医疗费用支出和保险费收取的数据,以及投保人患病种类以及严重程度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保险公司为将来推出更科学合理的医疗健康保险做准备。此外,我国《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由保险公司承保,向投保人收取很少的费用,对医疗费用加以普惠的承担,使得保险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宁威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所拥有的患病人群、高风险人群数据仍比较匮乏,通过普惠性质的健康险产品可以更好地积累相关数据。同时,由于这类产品有政府部门参与,可节省不少宣传成本,降低获取数据的成本。
有分析人士提出,惠民保为险企带来的利润空间有限。并且,由于惠民保投保人数众多,对承保公司的业务经验、风控能力、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泰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泰康已主导或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几十个城市普惠保险项目,从泰康参与普惠保险的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来看,普惠型健康险产品在产品设计、精算定价、风险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挑战;但同时,这也为保险公司在数据驱动和科技创新方面持续突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相信随着整个保险行业承办普惠保险业务经验的不断丰富,各保险公司将持续健全和完善这一创新业务的产品定价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业务经营和客户服务水平,确保这一惠民工程平稳、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