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大合影为何站了9个人?德媒:自由国家的混乱,凸显中国优越性

卷膜

  6月13日,哄闹的G7康沃尔峰会迎来了闭幕。然而,在一张合影上却并不只是出现了7国领导人的身影,而是站着9人。其中多出的2人,分别是来自欧盟的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按理说,欧盟的两位“大人物”与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一众“受邀嘉宾”的身份一致,属于邀请来的客人,并没有资格站在台上。可为何,这张合影上偏偏出现了二人的身影呢?而且从事后流传出来的照片来看,西方国家的这几位似乎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G7各国要向外传递一个明确的意思,那就是西方国家是一个“整体”,而且相当“和睦”。简单地说,美国要与欧洲这几个G7成员国在世界面前“大秀恩爱”。

  至于G7当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日本就有些尴尬了。就像在另一张合影中,身为日本首相的菅义伟,竟然如同被“罚站”那般站到了美、英、法、德四国领导人的身后。而这四国领导人不仅被安排到第一排,同时每人还有专属自己的座位。如此一来,G7成员国身份的高低一目了然,日本与加拿大、意大利一样,无缘跻身G7的“核心”四国之列。

  

  就在G7峰会闭幕的这一天,G7各国终究还是对中国“出手”了,分别针对我国的“基建”、内政还有新冠病毒溯源上达成三项共识。

  G7打算联手,在全球基建上与我国一较高下,而竞争的背后,其实瞄准的是我国的“一带一路”。要知道为我国“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的力量之一,便是中国基建。一旦基建受阻,直接带来影响便是“一带一路”推进放缓。

  同时,拜登“高举”基建这张“王牌”,意味着中美正式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而基建的背后又关联着我国的各行各业。像是冶炼、化工、原材料加工、物流、出口等等,诸多行业也将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然而,更令我国气愤不已的是G7各国决定将台湾周边局势相关条款,竟然列入到了公报中,而且表示会密切关注。这是我国的内政,与G7各国何干?答案是,G7各国偏偏要通过干涉行为,在树立对华强硬姿态之外,还要拿我国的“家务事”凸显西方世界的团结。

  不得不说,G7各国的“强盗逻辑”与他们口中的“人权”、“主权”拼凑到一起,看到了哪里是什么“圣洁的脸孔”,在脸上涂满的是各种带着双重标准的“粉底”,却也遮掩不住他们的虚伪。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拜登竟然还要拉着G7各国继续对新冠病毒溯源,并且有意无意将矛头对准我国。这实在是天方夜谭,试问2019年7月突然被关闭的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究竟是怎么回事,美国说清楚了吗?而且为什么不让世卫病毒溯源小组进入美国查一查呢?

  

  2019年7月,病毒实验室关闭后仅仅相隔不到2个月,美国就迎来了狂风暴雨般的“大流感”,而事后被证明期间就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的身影。请问,美国是不是该好好解释一下呢?若美国想继续溯源,这次该轮到美国了。G7各国若感兴趣,世卫或许应该考虑,让“G7们”人人有份,以便雨露均沾,省得这些国家心里“不平衡”。

  虽然G7各国“秀恩爱”秀得很成功,不过外界媒体似乎并不买账,甚至还狠狠地戳穿了他们“虚假的恩爱”,并且在语气上毫不掩饰嘲讽之意。像德国的《商报》11日在其官网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而文章的名字翻译过来竟是“束手无策者俱乐部”,内容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民主光环”已经彻底熄灭,而欧洲应该在政治上寻求更独立的立场。

  

  《德国之声》更是援引《德国编辑网络》一篇针对G7峰会的评论文章,原文名为“中国与七个小矮人”。对此,《德国之声》毫不客气地表示,自由国家的混乱反而凸显出中国的优越性。但同时,该报拜登提出建立“联合抗中”的联盟,会使得制度性冲突加强。哪怕德国有所顾虑,不愿参与,但最终也还是被裹挟其中。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将G7峰会调侃为:“濒临灭绝的象群正在中国长途跋涉”,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这是人类的错吗?”英国“路透社”则是感叹:“象群又开始在中国迁徙了”。印度WION电视台则一副严肃地表示:“始于正义?大象们正在中国自在地乱跑。”一向不缺乏幽默感的法兰西“24小时频道”则将G7形容为:“正在中国旅行的大象开始大肆咀嚼庄稼,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时间,被形容为大象的G7成员国们成了西方媒体调侃的对象。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G7峰会俨然成了“讨论中国”的峰会有关。虽然G7峰会是在针对中国,但从另一个侧面,也给中国带来了声誉,让世界意识到美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没办法压服这个古老的国度,唯有拉拢更多的盟友才有可能建立更大的优势。

  但是,西方真的是铁板一块吗?答案显然不是,起码德国和意大利在对华政策方面,始终保持谨慎态度。至于G7成员国营造出的“和谐”的样子,终究只是政治舞台上的一场“表演”而已。不过尽管如此,也透露出了当下西方世界的态度。那就是在对待中国方面,尽管存在彷徨、犹豫和谨慎,但“打压”的大方向不会变。所以,我国依旧要砥砺前行,加速发展。唯有强大,才能获得尊重,赢得平等发展的资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