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与以色列哪个军力更强?若实战,谁的赢面大?

帮建客网

  军力并不等于战力,“实战”才能“见真章”。土耳其曾击落过俄罗斯战机,现在也依然在叙利亚战场上与俄罗斯“较劲”。土耳其还经常与美国产生“摩擦”,有时甚至故意与美国“对着干”,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更是毫不遮掩的经常大骂美国。然而,美俄两大国却又颇似“无可奈何”。当然,主要是因为美俄双方基于战略考量的因素,都不想将土耳其完全推到对方“怀里”。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土耳其的“狂傲”。

  正因为美俄对土耳其的“绥靖”,使土耳其及埃尔多安的“国际存在感”很足,仿佛成为了世界上叱咤风云的大国。埃尔多安经常对国际问题“指点江山”,多次抨击目前的世界治理体系不合理,甚至质疑五常的地位名不符实,言外之意颇有土耳其才配拥有“一票否决权”。然而,尽管土耳其有点“盛气凌人”,甚至美俄都要让其三分,但是,当面对“小小的以色列”时,却表现出了“发怵”的一面,充其量就是个“动嘴不动手”的“理论家”而已。

  近些年来,特别是埃尔多安在土耳其国内逐渐稳固势力,成为实质上的“埃苏丹”后,土耳其在国际事务上也明显高调了许多,仿佛到处都有土耳其的身影和声音。比如,叙利亚战场上有它,利比亚战场有它,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中有它的影子,俄乌局势紧张时,土耳其同样很活跃,以清剿库尔德武装为名进入伊拉克更是“家常便饭”。本月19日,埃尔多安声称,他将于7月20日在“北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市发表一份“涉及全世界”的声明,不知土耳其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那就更不用说了,每当加沙地带有事,土耳其叫的声音总是最响的一个。不过,也只是叫叫而已。当然,土耳其也曾试图“动手”,但却被以色列毫不犹豫的“胖揍了一顿”。自此后,面对以色列时,土耳其的声音更响了,手却缩了回去。

  2010年5月,巴以冲突又起,以色列随之封锁了加沙地带,意在切断哈马斯等抵抗组织与外界的联系,当武器和弹药无法补充时,自然就无法再攻击以色列了。对于以色列的封锁,作为一心想当穆斯林世界“老大”,而且自认为在北约的熏陶下军力大长的土耳其,也就有了摸一下以色列这个中东“平头哥”屁股的欲望和冲动。于是,“蓝色马尔马拉”号救援船事件发生了。

  2010年5月底,由6艘船只组成的土耳其救援船队在指挥舰“马尔马拉”号的带领下,载着“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向巴勒斯坦驶去。因为怀疑船上藏有武器,在靠近加沙沿海的公海处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拦截和搜查。5月31日凌晨两点,以色列海军第13突击队使用直升机“登船”,在救援船信号被切断后发生了交火。结果是8名土耳其籍人被打死,几十人受伤,而以军无一伤亡。这就是“蓝色马尔马拉”号事件。

  “马尔马拉”号事件发生后,土耳其国内可谓是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干吧!可是,一向态度强硬,且口若悬河的埃尔多安却出奇的“冷静”,仅从国际道义上对以色列大加鞭挞,强烈要求以色列承担严重后果——道歉和赔偿。而自诩为北约第三强的土耳其军方也只是喊了几嗓子,做做了姿态,未有任何军事上的针对性部署。然而,即便如此,以色列居然连“道歉”都懒得说。

  以色列拒绝道歉的理由是“船上人员拒绝检查并向以军开枪”。以色列的说法和土耳其的说法都无法得到证实。因为,在“冲突”开始前所有信号都已被切断,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双方在各执一词。无奈之下,埃尔多安的回应只能是降低与以色列之间外交关系的级别。

  由于土耳其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友,基于战略考虑,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从中斡旋,土以双方于2013年达成协议,以色列向土耳其道歉,并赔偿2000万美元。埃尔多安也算有了面子,这事也就过去了。不得不说,领教了“平头哥”的手段后,埃尔多安和土耳其就有了“心理阴影”,并着实对以色列“发怵”。不过,由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和恢复奥斯曼帝国荣耀的愿景,以及成为穆斯林世界领袖的渴望,又使土耳其不得不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冲”在前面。所以,也就逐渐形成了目前只动口不动手的“理论家”形象。

  2018年5月14日,以色列将首都迁至耶路撒冷,并引发了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土耳其又是冲在了前面。埃尔多安又是召开世界穆斯林大会,又是要求以色列大使离境。然而,除了喧嚣,并无其他实质性举动,无非也就是制造了土耳其乃是穆斯林领袖国的假象而已。而在本次巴以冲突中,土耳其又是与过去的做法如出一辙,除了给一些穆斯林国家领导人打电话,以及大骂美国,吐槽国际社会不作为外,并无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措施。而唯一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还并不具有建设性。

  本月10日,斋月开始的此轮巴以冲突突然升级,在哈马斯向以色列密集发射火箭弹袭击后,以色列的烈强度报复性袭击展开了。在先进制导武器的助力下,以色列出动了1000多架次飞机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办公室,指挥中心,发射机构,兵工厂,地道系统等进行精准打击,并给哈马斯造成了摧毁式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对哈马斯组织及所属卡桑旅高级领导人和指挥官的定点清除,使哈马斯这个一贯强硬的实力派武装组织在短短几天内便失去了抵抗能力。如果以色列再加大力度的话,整个哈里斯在加沙地带的武装力量都有被“剿灭”的可能,所以,只有“休战”才能给哈马斯喘息机会。于是,埃尔多安急眼了,在呼吁美国抓紧干涉却未得到回应后,紧急与普京通话,建议俄罗斯与土耳其一起组建维和部队进入加沙地带。然而,这显然不具备建设性,因为,聪慧的普京对埃尔多安的心中算盘很清楚,无非是惧怕以色列而抬出俄罗斯这个“挡箭牌”而已。

  在道义上,俄罗斯可能会支持巴勒斯坦,而在行动上,俄罗斯不会派出维和部队蹚浑水,尤其不会在有以色列根本利益的地方蹚浑水。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不是昔日的苏联。俄罗斯实在没有必要去和以色列摩擦。以色列的行为方式全世界都清楚,俄罗斯也不是没有领教过。

  在有俄罗斯存在的叙利亚战场上,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伊朗民兵,哈马斯及真主党基地和目标的袭击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俄罗斯给叙利亚提供的S系列导弹防御系统每当此时基本上都处于“关闭状态”。唯一开机的几次中,就有被以色列战机“诱导”,反而将俄罗斯的伊尔电子侦察机击落的事例。这一方面说明俄罗斯不愿招惹以色列,另一方面则说明以色列的技战术打法“更狡猾”。所以,如果不涉及核心利益,俄罗斯不可能直接介入巴以冲突中,自然也不会上了土耳其的当。

  埃尔多安之所以要“拉着”俄罗斯,显然是想“狐假熊威”。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土耳其对以色列“发怵”,对于同以色列较量没有足够的信心。尽管近年来土耳其有些膨胀,埃尔多安似乎也很有雄心壮志。然而,五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过去多长时间,说历历在目也毫不为过。埃尔多安和土耳其军方不蠢也不傻,曾经的阿拉伯老大埃及被打到主动“退出”的地步,土耳其自然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尽管在军力指数的排行榜上土耳其是中东地区第一,但他同样对以色列“发怵”。

  军力与实战是两码事,军力只是一堆数字的堆砌而已,而实战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如果仅以军力而论的话,以色列恐怕早就已经不存在了。比如说目前的军力排名,以色列在中东几个大国中居然排名垫底,这显然就是个“笑话”。GivbalFirepower是一家美国火力指数排行公司,在这家公司2021年全球火力指数的排行榜上,中东地区的土耳其排在第11位,埃及第13位,伊朗第14位,沙特第17位,而以色列仅排在第20位。沙特都排了以色列前面,这显然与实战关系不大。不过,即便是以军力而论,除了战略纵深,军队规模外,以色列也并不比土耳其弱到哪里去。

  国土面积层面,土耳其是78.36万平方公里,而以色列仅有2.57万平方公里。显然,土耳其战略纵深更广。人口方面,土耳其人口8200万,以色列902万。如果赤手空拳搏斗的话,土耳其8人打一个,还有一人拾帽子的的。GDP方面,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土耳其的GDP是7500亿美元,以色列的GDP是4000亿美元。如果集一国综合之力的话,显然,在这三个基础层面上土耳其都有优势。

  军力方面,土耳其拥有正规军46.8万人,而以色列仅有18万人。不过,由于以色列是全民皆兵模式,可动员,可立马参加战斗的人员却要比土耳其多。在武器和装备方面,土以两国的战机都是以美国F系列为主,但却也有“代差”问题。土耳其的战机是“三代半”水平,而以色列的战机却是“老四代”,此外,以色列已经开始装备并实战了F-35五代战机,而土耳其却因为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防御系统问题惹怒了美国,导致土耳其订购的F-35战机被扣。仅此一点,如果开战的话,土耳其便会被以色列空中压制。

  在海军方面,由于以色列只是生存需求,并没有走出域外的战略意图。所以,以色列的海军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土耳其。比如,土耳其有各种战舰100多艘,并拥有吨位达到2.8万吨级的“阿纳托利亚”号两栖攻击舰。不过,以色列的舰艇数量虽少,但质量和先进性却超过土耳其的舰船。再者,由于没有空中优势,若开战,土耳其的舰船是否能顺利出港都是个问题。

  在技战术和军员素养上,无疑,以色列胜过土耳其军队不止一筹。尽管在北约的数次演习和实战的熏陶下,土耳其军队的技战术能力和军员素养已经很不错了,肯定强于一般国家。但若与以色列相比的话,差距则是明显的。因为,若论人机结合,局部综合作战,个体执行力,不客气的说,美俄两国都未必强于以色列。

  陆军方面,土耳其有主战坦克4200辆左右,主要是M-48A5T型,此外还有德产“豹”式坦克397辆。装甲战车和运兵车,土耳其有2980辆,火炮300门。以色列有作战坦克2800辆,但装甲运兵战车则高达10500辆,自行火炮和牵引炮1000门左右。总体来看,双方悬殊并不大,主要就看技战术打法了。所以,在“点”上作战,土耳其难免会吃亏。

  前文已经提到,军力并不能与实战划等号。因为,均力只是基于规模,数量,不变量性能的分析,其实只是数据的简单堆砌。而实战则涵盖了技战术运用,指挥艺术,战略规划,可变量因素的随机应变,战斗单位及军员个体执行力等因素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而在这些方面的综合性能,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且几乎每次都是生死存亡之战的以色列显然更有“心得”,心理素质显然也更过硬。鉴于此,如果土以开战,且仅以战役而论的话,无疑,以色列的赢面更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