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凭借一首《凤求凰》打动卓文君,即便是在卓王孙不同意的情况下她也执着与司马相如的爱情,并在自己的坚持不懈下让卓王孙同意这门婚事。二人尽管也走到面对和离的地步,但卓文君留下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经典诗篇,也让人铭记。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古代人最讲究以文会友,往往会因为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将对方视为知己,不比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勾心斗角。而“以文会友”不单单会的是友,也可能在文笔交流中许定终生,例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中,比文招亲和比武招亲就显得没有那么苛刻和古板了,这更加重视对方在精神境界与自己的契合。古人有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奇思构想的一句话,如果有人能对出下一句,那么他在各方面都会与自己合得来,并不会在乎他的身份地位,这可能也是古人的纯粹所在。
所谓对联,其中蕴含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所以才能成为一种文学形式。而在宋朝时期有一位有名的才女,作为世家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可能是因为有着读书人对美好事物的幻想,这位小姐一直没能嫁出去。她想要的是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人共度一生,在有这个比文招亲的想法之后便去询问父母的意见,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便开始为自己的终生大事开始了忙碌。
听说这件事后,城内凡是未成婚的男子没来一百也有八十,在人群的热闹气氛中,比文招亲正式开始。只见这位小姐写出“洞中泉水流不尽”作为上联,底下的人开始作答,如果能够作出令她满意的下联,两个人即可结为连理。人群中不断有人给出下联,但这位小姐一直不满意。
直到有人作出“山间清风迎面来”才让这位小姐的脸上有了喜悦,这不仅做到了对仗工整,而且用两句话描写了美丽的山间景象,这正是她心里向往的生活。而给出此下联的是一个穷苦书生,与其他的人比较起来,他丝毫不占优势,但小姐不在乎这些,这个才子能理解她的追求无疑是最难得的一件事情。
两人成功结亲,成为一对才子佳人,做了神仙眷侣,夫妻生活恩爱无比,这也成为了一段佳话。文学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格局,只有三观合得来的人在一起才能成为挚友。而今有的人却觉得读书没有用,人们应该重视实践能力,但扪心自问,自己的实践能力也不怎么样。
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能让一个人出人头地,但不读书绝对不能出人头地。在一定的格局中,身边的人往往最容易影响自己。如果身边是勤奋上进的人,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努力的人,反之亦然。所以人们要多读书,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出口成章、舌战群儒,只是为了在日后的生活中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不能因为自己的格局而让别人小瞧了自己。
大多数人觉得读书只是为了文凭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虽然文凭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但在社会中没有高学历的文凭将寸步难行,或者也可以学富五车,谈吐举止让别人眼前一亮,人总要在占着一头。许多暴发户在拥有财富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是多读很多书,虽然读书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自己的学识和谈吐足够决定以后走的路。
读书多的人眼界和见识就与常人不同,所以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远,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这个道理。我国作为泱泱大国,有自己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而后又在多次的战争中引入新的外来文化,所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人们需要在古老的文化中探索人生的真谛,在外来文化中取其精华,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博学鸿儒的志士,而不是一个怨天怨地的愤者。
参考资料:
《凤求凰》
《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