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我国的空间站核心仓——“天和”,已经与长征五号B也就是胖五组合完毕,并已转运至发射场地,预计是2021年4月29日中午11时发射,我写稿的时间是10:50分,也就是说再过10分钟就要发射了。
这个“天和”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站的核心仓,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重量在22.5吨,这样的重量,也只能由长征5号B这个型号的火箭运载。
那这个核心仓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始组建“常驻”的“天宫号”空间站,大家之前在2011年听说的“天宫一号”飞行器,还有后来的“神舟八、九号”,以及“神舟十号”的对接,这都是为常驻天空号进行的技术积累。
比如在过去十年,咱们就积累并掌握了航天员短期驻扎和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还有就是载人的“神舟十一号”与“天舟一号”,这是个无人货运飞船,所以咱们也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扎”以及“空间补给技术”。
好了,有了前十年的技术铺垫,咱们才算是有底气开始建设常驻的天宫。
天宫的完全体大概在60——180吨,有一段核心仓,也就是天和,加上两段实验舱组成,整个建造计划大约需要2年,在这两年内,中国除了这次的核心组件“天和”之外,还会发射“问天”号、“梦天”号实验舱,后续还会补给4次无人飞船“天舟”,以及4次载人飞船“神舟”,总共就11次发射。
整个空间站大概在距离地面340公里到450公里的太空运行。
这也是中国国力的体现,全球有能力两年11次发射的,不能说没有吧,但这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其中一项,所以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力是有多强盛。
而说了咱们自己的空间站,就不得不说说那个大块头——国际空间站。
这个大块头400吨,比咱们的大了两倍多,听上去好像是国际空间站领先吧,但你要知道,这可是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国家,还有日本,加拿大,巴西,一共16个,这么多世界强国共同搭建的。
这平均一下,每个国家也就负责25吨,那咱们中国,一个国家就负责了160吨,所以,谁强谁弱已见分晓。
但说句公道话,中国建设自己的天宫,有一部分原因还要拜“美国所赐”,那就是原本中国是有意愿加入国际空间站,毕竟这样做更划算,但美国以“正当理由”,把中国拒之门外。
那人家不待见咱们,那咱们就自己搞憋。
而现在风水轮流转,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退役,这还是美国在背后苦口婆心地劝说,去维修,这才把国际空间站,这座“危楼”延长了一些寿命。
这美国一看,自己先是失去了载人航天的能力,这马上,国际空间站也用不了了,这得想办法才行。
于是,他们找上了中国。
不仅仅是美国看中国眼馋,咱们天宫已经收到了28个国家的申请,但中国只答应了17个国家的合作,而美国提交的研究项目,则是被中国以价值不高,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了美国,同样理由遭到拒绝的还有日本。
美国被打了脸,很惭愧,其实更惭愧的是,美国原本在上世纪发射的自己的空间站,还因为NASA自己的傲慢,没有听取欧航局的建议,提前4年就坠落了,而且是失控性坠落,就是你不能控制空间站坠落的地点,就随便砸,还好是没有砸到中国的城市。
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中国天宫的崛起,再加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国家再无空间站的计划,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正在慢慢的主导外空科学的研究,在太空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是美国还有其他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那怎么办呢?硬实力拼不过,建造速度拼不过,那就拼“毁灭”速度吧。
3月10日,美国的一颗卫星解体,分裂成了16块太空垃圾,根据美国官网的消息,没有迹象表明“NOAA17”的损毁是与另一物体相撞造成的,而美方将对该卫星解体产生的16块碎片进行跟踪。
它的意思是,“不是碰撞解体”,那会不会是自动分裂呢?比如计算到周围有假想敌的卫星,就自己裂开,秒变“雷区”。
虽然美方自己说将对这16块碎片进行跟踪,但我很怀疑他们是否有这个技术个闲钱。
但事情还没完,反转来了,美国空军有消息说:我们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是碰撞致其解体。
那究竟是不是碰撞导致的解体,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也就是说,如果别国的卫星因为我的碎片撞击而解体,你不能怪到我头上,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你也不能怪我。
但就在美国3月10号卫星解体后,仅仅8天后,中国的一颗气象卫星,也在轨道上解体,碎成了21块,但原因不明,这还没完,又过了13天,4月1号,俄罗斯的卫星也在太平洋解体,原因也不明。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这不禁让人把事情做一个简单的联想,因为虽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这些碎片对国际空间站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关键太空设备几乎没有威胁。
但是一旦带上了“几乎”,那及时发生了碰撞,造成了别国卫星的损坏,那这句话也成立。
这次中国损失的只是气象卫星,不敢保证之后会不会有北斗导航卫星被莫名碎片撞击,更不敢保证更为重要的军事卫星,甚至是咱们的天宫。
太空战太空战,并不是说荷枪实弹才叫太空战,一块玻璃弹珠大的碎片,在高速移动的太空中,威力也大过穿甲弹。
而只要一颗这样的“弹珠”,就可以使一颗价值上百万的卫星失灵,从而瘫痪数平方公里的通讯。
无巧不成书,4月1号,俄罗斯卫星解体的当天,英国成立了新的太空司令部,并且直言:“当威慑失败和会谈走到尽头时,开始不管用时,未来的冲突,毫不怀疑将很快转向太空,甚至有可能会在太空中决胜负”。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一旦爆发战争,卫星将是重中之重的打击目标,而最简单的,最难以防御的进攻手段就是拿体积小的低廉的卫星,去撞击他国,大型的,造价高昂的卫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马斯克的“星链”,而面对这种“自杀式蜂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光武器。
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短板,那就是,虽然说中国的激光技术很强,领先美国十年,但这仅仅限于地面激光技术。
你激光再强,它也没办法穿透浓密的大气层,能量早就耗散掉了,但你可能会说,那就在太空布置激光防御,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激光它是高能大户,光靠卫星那只够维持基本能耗的太阳能板,又能支撑激光防御系统多长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