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晚讯,不错过每个医疗热点。
整理|一川
幼儿园致2死事件,
嫌疑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4月29日晚,广西北流市公安局就北流市新丰镇一幼儿园持刀行凶案发布通报。
4月28日,北流市新丰镇一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案件,犯罪嫌疑人曾某被北流警方当场抓获。案发后,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和玉林市公安局派出工作组赴北流指导办案等相关工作。审讯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曾某精神异常。4月29日,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曾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目前,2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6名受伤人员病情稳定,正在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红星新闻)
我国部分城市检出印度变异毒株
4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印度等部分国家的疫情快速上升表明新冠疫情防控远远没有结束。我国部分城市检测到有印度变异毒株,大家都很关注、很关心。实际上新冠流行以来,病毒变异一直都在发生,但无论怎么变异,我们都能够阻断其传播。所以说落实防控措施最为关键,既可以终止变异毒株的流行,也可以防止新的变异的发生。
吴尊友提醒,“五一”期间不组织、不参加大型的聚集、聚会等活动,旅行途中注意好个人防护,尤其要关注老人的出行防护。(公众号“北京日报”)
6名医生医保违规被通报
近日,河北省医保局待遇审核中心通报了《杨某等医师违规评审门诊慢(特)病的有关问题》。
通报显示,该中心组织相关临床专家对8所承办医疗机构评审认定通过的门诊慢(特)病参保患者上传至评审认定系统的病历资料进行复核,按规定查处门诊慢(特)病评审认定违规行为,发现多名医保医师存在编造门诊病历、评审过程违规行为。有6名医师被通报,8人被取消慢特病待遇。(河北省医疗保障局)
国家卫健委:
骨科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出炉
4月2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最新发布了一则《关于印发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及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国家卫健委表示,为了进一步推动骨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骨科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现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以及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下发。
标准中,除了对于骨科医学中心的硬件要求之外,更是对所需的医疗设备标准进行了公布。(国家卫健委)
河南圣德医院转为信阳市人民医院
据《信阳日报》报道,4月29日上午,河南信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信阳市属国有企业华信投资集团收购圣德国际医院集团60%股权,将圣德国际医院集团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并将其旗下河南圣德医院由政府托管,整合为新的公立综合性医院,筹建为信阳市人民医院,加挂信阳市妇幼保健院牌子。
公开资料显示,信阳市目前仅有信阳市中心医院这1家三甲医院。本轮收购达成后,河南圣德医院则成为信阳市第2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信阳日报)
百岁著名肺科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创校先驱王鸣岐逝世
据重庆医科大学消息:重庆医科大学创校先驱王鸣岐教授,于2021年4月27日6时仙逝,享年100岁。
王鸣岐教授是我国著名肺科专家,西部呼吸病学事业开创者,重庆医科大学创校先驱,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向王老的离世表示沉痛的悼念和深切的缅怀。(澎湃新闻)
国家药监局:
国产首例临时心脏起搏器获批上市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近日,国产首例临时心脏起搏器获批上市。
国家药监局指出,该产品由非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及患者电缆组成。适用于心房或心室的体外临时起搏;也适用于在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过程中用于对起搏电极系统进行分析,包括阻抗测量、起搏阈值和感知幅值测量等。该产品上市可提高医院对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设备使用成本,促进起搏疗法在我国的应用。(人民网)
老人高铁抽搐昏迷,中医用别针施救
4月29日,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G2407次列车上。一名年近六旬的老人,突然浑身抽搐、神志不清。同车厢刚好有一名中医,忙上前施救。因需要针灸,车上又没有针,医生便将列车工作人员工牌后的别针消毒,对老人进行急救。约十分钟后,老人停止抽搐、脱离危险。这时列车停靠站点,救护车赶来将老人送医。(人民网)
新冠疫苗接种不得按户籍一刀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9日发布通知,要求做好新冠病毒疫苗跨地区接种工作。通知指出,当前各地人员流动频繁,部分群众存在跨区域接种新冠疫苗的需求,各地要确保群众完成全程接种不中断,负责首剂接种的接种单位要及时记录群众的接种相关信息,并在接种完成后为群众提供预防接种凭证通知。坚决杜绝疫苗接种服务按照户籍“一刀切”的情况。(人民网)
来源:医学界整理自红星新闻、人民网、澎湃新闻等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制版:舒茜
国家疾控局成立,CDC内部人士怎么看?
新冠病毒变异不断,我们需要多价通用的疫苗吗?
国民神药板蓝根转为非处方,不良反应不再“尚不明确”